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6-03-17

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

 

年初的时候三联《生活周刊》推出了一系列与慈善有关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杨谰的《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稍微出点力就能给其他人很大的帮助,‘我觉得很幸福’”,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往一对在街边卖唱的盲人夫妇的小罐子里放下几元钱的时候;当你听到广播里播放血库告急的宣传,急忙跑去献血的时候;当你在“希望工程”的捐款单写下留言和名字的时候;一种特殊的欣慰感油然而生。

 

我总觉得这些慈善事业是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的净化自己心灵的机会。当我们觉得自己被功名利禄熏的灰头土脸的时候,一件小小a片网站行为能帮助我们洗刷掉那些本不该有的“灰尘”,让我们回到自己本来的状态,“人之初,性本善”。

 

这就是杨谰的篇文章:《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最初零星地帮助贫困者,到成立阳光文化基金会将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无偿捐献给社会,慈善对于杨澜,由一时兴起的善心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公众人物,人们看重的是明星对慈善的号召力,但是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杨澜更愿意从一个普通人的情感来理解慈善——“这是我自己一厢情愿处理财产的方式

杨澜说初衷很简单,我没有任何背景,父母都是普通人,所以我非常相信教育改变命运。她希望用慈善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教育获得改变。而当慈善变成一个事业,它不再是一种感情冲动,而是科学、理性的管理方式,处处离不开商业运作。杨澜希望自己的基金会常年关注教育和扶贫,a片网址开始,积累基金会的传统

慈善不仅仅是同情和理解

与多数人一样,1997年杨澜第一次接触慈善是个偶然。那时候我刚刚生完小孩三四个月,整个人还胖乎乎的呢,希望工程的人找我做一部片子的义务主持人。”1996年底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杨澜留给中国观众的印象更多的还是正大综艺中模样清纯的大女孩。希望工程看中的是杨澜作为公众人物的号召力,对杨澜来说,离开中国两年了,我很怕脱离了真实生活,回来后急切地想重新融入这个社会,很想做些事情。在美国时,杨澜也听说了国内的希望工程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看到大家做的工作,觉得挺感动的

第一次合作,希望工程推出了一部中华成语故事的系列片,由杨澜做主持人给小朋友讲成语故事,在上海录制了两周多。按照当时的运作模式,几十集的节目发行到各电视台,每个电视台不用支付节目制作费,但是必须出钱建立一所希望小学。

这次简单的合作,让杨澜感慨做慈善事业的艰辛,那些做希望工程的人真是不容易,从筹集资金、制作节目、发行到联系各种机构和人,非常非常琐碎的事情,一大堆工作都由这个项目的几个人去完成

杨澜自己稍有经济能力,就开始主动捐助慈善。1997年她写的书《凭海临风》出版,我把第一笔稿费30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在这笔钱的具体开销上,她的要求是,我想直接帮助贫困的孩子,所以其中10万元给了上海100名贫困的中小学生做助学金,另外20万元的用处,直接缘于杨澜第一次与希望工程合作的感受,当时想到海外对希望工程了解不多,所以我跑到大别山等地去采访,做了一组片子来宣传希望工程

实地采访给杨澜的触动相当大,以前她感性地认为做慈善是一件舒心的事情,远没有想到具体建立希望小学非常琐碎艰辛。工作人员要跑到偏远的山区或农村踩点找位置,条件艰苦。在人事沟通上,很重要的步骤是与当地县政府、村委会等层层机构协商。让我吃惊的是,希望工程的生存居然是依靠银行利息!他们把在银行周转资金的利息用来做行政费用,太艰难了。杨澜当时接触到的慈善事业状况是,中国老百姓还习惯于把捐助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受助者身上,却没有考虑到慈善组织该怎样生存。杨澜说,其实对于慈善机构来说,捐助者捐款几十元或者几万元,他们付出的人力、财力成本都是一样的,生存也不容易。

说到自己个性,杨澜觉得她与先生吴征都是同情心比较重的人。有一年在北京过中秋,晚上我俩在马路上散步,天已经很凉了,一个老太太还在守着报摊。吴征就一下子走过去,买了所有的报纸说,让老人家回去好好过节吧。杨澜非常欣赏吴征的善良,而作为一个女性,她觉得女人的魅力总来自一种母性的特质——包容、关切、温情。这和她们是否生过孩子没有关系,她让人觉得可亲,她知道人生的缺憾、人性的弱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依然会去理解和同情。所以当我们夫妇俩零碎地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悲情故事时,就会想到帮人一把。

上海有一家人,男主人出车祸死了,女人下岗了,带着一个读书的孩子,没钱交学费。吴征看到报道后,打电话给报社记者问地址,去到这家人家里给了一些钱。过了一段时间,吴征突然又想起这母子俩,说,我俩一起去看看吧。感激的女主人已经给杨澜的孩子织了一件毛衣和一件毛裤,就是市面上买来的蓝色毛线,但是我当时挺感动的,觉得这个母亲不是一个单纯需要帮助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有尊严的人。我让两个孩子都穿过这身衣裳,觉得心里很温暖。之后,江苏盐城的一个女孩患重病瘫痪了,付不起几万元的医药费,杨澜知道后帮助了这个女孩。朱军邀请我去做《艺术人生》节目的时候,没想到他们请来了这个女孩,已经完全站起来了。杨澜觉得,自己稍微出点力,就能够给其他人很大的帮助,我觉得很幸福

慈善事业的制度化思考

开始参加a片网站活动后,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找到杨澜夫妇。我对慈善活动的邀请基本上都接受了,因为这是一种让人愉快的事情。现在杨澜作为环保大使、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全国义务献血形象大使、绿色大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身数兼职。和各类慈善组织接触多了之后,杨澜从早期零星地捐助,开始自然地思考起目前慈善事业的状况。

1998年长江发大水时,杨澜在凤凰卫视工作。吴征作为亚洲电视台的营运总裁,第一个在香港电视媒体发起募捐活动。成龙、梁朝伟等明星从家里拿来古董、物件拍卖,我俩也捐款20万元。这些善款都交给香港红十字会,然后通过它向内地分发。当时香港成熟的慈善运作给杨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都信赖制度完善的慈善组织,活动有很好的传统。

杨澜也一直有机会接触海外基金会,让她对两种慈善制度的感受很深。从捐助者个人来说,我的一些海外女性朋友,长期捐助乳腺癌基金会,她们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去实施,每年有详细的捐赠计划、稳定的筹款方式、高档的慈善晚会,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模式。杨澜曾受邀参加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顾问委员会的筹款活动,让我触动的是,慈善在这里成了一种体面而有力量的传统。学院邀请在国际事务中有突出成就的人参与晚会,每次都有一个主题和重量级的获奖嘉宾。在杨澜参加的晚会中,获奖嘉宾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她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很多知名人士都来参加,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捐款,而是与各界社会名流近距离接触,参加晚会的每个人在精神和社交层面上都有收获。颁奖过后,晚会有一系列的拍卖、捐赠活动,杨澜逐渐意识到,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使得慈善事业持之以恒

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由于杨澜偏重于做文化工作,一些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来找她。三年前,法国领事馆主办的中法芭蕾舞交流活动,因为赞助商临时取消了赞助,领事馆找到杨澜。我知道这种高端的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小众,没有特别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我一直相信跨文化交流的发展非常重要,于是出资几十万元赞助。接下来三年的中法芭蕾舞交流活动都由我们赞助了。后来杨澜也赞助了母亲水窖等工程。

等到2003年杨澜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原先对慈善事业只是零星感受,现在要变成制度层面上的思考和建议了。我交出的第一个提案就是《完善中国民间非盈利性机构的生长环境》。很多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对我大倒苦水,说已经到了2003年,可是中国非盈利性机构的财务审核,用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制度。慈善机构陷入两难境地,银行利息已经调低,很难再靠利息维持运行,其他工作更难以开展,他们对我说,我们现在工作做得少一点才行,做得越多亏空越多

杨澜有些不解,在美国,一个人如果开始参加a片网站事业,会不断地接到各个a片网站机构的邀请,参加a片网站活动越来越深入。我对那些负责人说,你们缺少上门要钱的功夫,为什么没有一个个大企业都跑到,去推荐你们的慈善项目呢?’”但是对于中国目前的慈善机构来说,要钱好像总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既缺少筹集资金的方法,也不太懂得如何使资金保值增值。那些全国性的慈善机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知名度,可是一年筹集的资金却只有几百万到一个亿,与国外同类型的机构相差太远了。中国的慈善事业也缺乏品牌,只有希望工程母亲水窖等少数几个项目知名度大。

与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长年接触后,杨澜发现虽然很多人相当善良、责任心强,但是素质跟不上慈善事业真正的商业运作。如今国内的多数慈善机构的管理人员是离退休老干部,工作人员多是机关人员,金融知识非常缺乏。我越来越意识到,长久有效的慈善事业依靠成功的商业运作,从筹集资金到委托信托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完全遵循商业规则的。

在捐款人群中,很多退休老人和军人长期捐款,虽然数额不多,但是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了捐助的习惯。与舆论的抱怨不同,杨澜并不觉得中国富人对慈善态度冷漠,事实上,中国很多企业家是乐于捐助的,只是需要慈善机构住他们,持续地向他们介绍好的慈善项目。杨澜自己作为商人的感受是,企业家非常忙,需要慈善机构耐心细致的工作,其实国内企业的隐形捐助是很多的,比如地方政府要求他们出钱修路、办文化节,企业出钱是经常的事情,只是他们还没有想到这是一种慈善事业。而慈善组织缺乏透明规范的财政制度,也让很多有心捐助的人非常犹豫。

杨澜觉得很难靠个人改变慈善事业的现状,于是在政协提案中梳理出政策建议。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非营利性机构的成立,在法律程序上给予便利。减免税收也是她呼吁的重点,认为慈善机构应该从筹款中提取资金作为行政开支,财务审查制度也需要完善。慈善机构不是一个政府衙门,应该懂得商业运行的基本规则。做慈善不是只有一颗善良的心、拿着一个碗出去化缘、回来建个庙就成功了。

杨澜发现,凡是遇到海啸、地震这些灾难性的事件,捐款一下子增多了,看来多数人做慈善停留在感情冲动的阶段,还没有将慈善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尝试建立基金会

杨澜夫妇引起舆论哗然的举动,是20057月他们将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无偿捐献给社会,并且设立了阳光文化基金会。在此之前,在2004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上,杨澜排名第六已经引起了公众关注。杨澜本人对慈善一向低调,在获知外界对她捐款3000多万元的说法后,杨澜只是通过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在排行榜公布的杨澜女士的捐款中,绝大部分是杨澜女士和她的先生吴征以个人名义捐助的。其中,有2600多万元是杨澜女士和吴征先生去年个人捐款成立私人慈善基金阳光教育基金,今后以每年的投资收益用作资助资金来源,故排行榜公布的捐款数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而对于捐赠大量资产的做法,一种说法是,只见到杨澜捐赠持有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的提法,并没有提到51%股份的市值。媒体开始质疑商业运作并不算成功的阳光媒体投资集团,到底有多少资产能够真正捐赠。

对于各种猜测,杨澜反而轻松地咯咯发笑:“我非常地平静,我觉得大家对这样的事情还不习惯,公众会慢慢地调整对财富的态度。杨澜提到,自己和吴征这两年一直都有捐资产的念头,但想法并不明确,我俩总说,等退休之后多捐些财产但是2005年身边几个好朋友的突然离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让他们的想法有了变化,陈逸飞也是他们的朋友,去世之前对财产没有交代,弄得死后还引起纷争,我们于是决定,迟早要做的事情,不如现在就做吧

当杨澜将这个想法告诉身边亲戚朋友时,朋友提醒她:“别人会问,你这样做是有什么目的啊?杨澜说:“我的想法是,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我们非常私人的决定,就像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我愿意送给好朋友,我觉得分享之后很快乐。其他人的看法和我没什么关系啊。

等媒体报道这个消息之后,到了朋友饭局上,企业家朋友也问到她的初衷。杨澜说:“钱可以造福,也可以造孽。我们这样做,反而给了孩子很大的解放,我们在有生之年享受到很大的快乐,也可以建立很好的传统。有的朋友听后赞同,有的则说:“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把所有的钱留给儿子的。杨澜淡淡地提到:“对我而言,这些想法没有孰高孰低的分界,我也不希望自己给别人带来道德上的压力,这只是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与慈善事业接触的这几年,杨澜对慈善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总认为,做慈善需要的是一颗善心,很多人把它看作一种一时兴起的投入。但是真正上升到慈善事业的层面,它需要的是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商业上成功的运行模式。对于我个人而言,它从一种感性的冲动,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在杨澜的计划中,她想用自己的财富来做基金会,期望着像美国的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那样,建立自己的模式,长期关注某些领域。虽然我们在规模上没法和他们相比,但是我希望a片网址开始,积累基金会的传统。在具体操作上,由于内地还不允许成立个人基金会,阳光文化基金在香港成立。在香港建立基金会,对杨澜也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现在法律文件递交了,正在等着走完程序。香港的慈善事业制度非常完善,捐出去的钱可是想收都收不回,有一整套的运作程序。我自己是在边做边学,我的律师告诉我,香港的基金会做环保不能免税,但是西欧和美国就可以,我正想弄清楚这是为什么。

阳光文化基金会主要资助教育和扶贫领域,很大程度上缘于杨澜的个人经历,因为我个人非常相信教育改变命运,我父母都是普通人,是教育让我眼界越来越开阔。我个人的经历让我觉得,文化交流对开阔年轻人视野非常有帮助。在资助方式上,为了避免毫无目的地资助个人,就会像盐洒进大海里,看不到踪影,并且考虑到自己做媒体出身,杨澜决定还是发挥媒体从业者的特长,头两年主要帮助内地大型基金会培训工作人员和进行a片网站活动宣传,因为很多基金会有非常好的项目,但是资金和意识所限,往往开个记者会,然后就不了了之,我们要出资来做a片网站广告进行宣传

要说捐赠行为,杨澜认为自己并不太在意外界的评价。这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事情。我并不想宣传自己,不过身边几个做IT的名人朋友也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基金会了。我自己把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我并不想增加其他人的道德压力。

杨澜说,自己的慈善行为在她的理解中,应该这样来形容:“我愿意用我的方式处理我的财富,这样更容易成为我愿意成为的那个人,这样我觉得更幸福

【郑重声明】a片网站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a片网站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a片网站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a片网站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a片网站av高清